医用空气麻醉机是一种用于手术过程中输送吸入性物和控制通气的复合型医疗设施。它通过调配氧气、压缩空气(或笑气)等气体,与液态麻醉剂如异氟醚、七氟醚等充分混合后,以精确浓度经呼吸回路送入患者肺部,实现麻醉诱导和维持,并通过呼吸监测与压力控制模块保障呼吸道通畅和肺部通气的安全性。相较早期“纯氧+麻醉剂”的配置,现代医用空气麻醉机具备更精密的流量控制器、电子混合系统和多气源切换功能,能大大降低高浓度氧气风险,提高患者术中氧合效率。 空气麻醉机的重点是其“空气驱动”与“精控输注”系统,大范围的应用于麻醉科、急救科、手术室及ICU中,是实现吸入麻醉精准管理和围术期生命支持的核心平台。尤其在多通气模式切换、低流麻醉、长时间手术和儿童麻醉等场景中,具备更强的操作灵活性和安全保障。当前,随着手术量持续增长与分级诊疗体系落地,空气麻醉机正在成为大型医院设备更新和基层医院能力补短的双重需求交汇点。 根据路亿市场策略(LP Information)出版的《全球医用空气麻醉机市场增长趋势2025-2031》显示,2024年全球医用空气麻醉机市场规模大约为857百万美元,预计2031年达到1244百万美元,2025-2031期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5.6%。 推动市场扩容的主要动因包括:手术总量增长、县域医疗设施升级、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手术需求激增,以及政府大规模投入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此外,随着《医疗机构麻醉科建设管理规范(试行)》等政策落地,三级及以下医院配置标准不断的提高,麻醉科设备升级进入加速期。 根据2024年政府医疗采购数据,超过15个省市将麻醉机纳入二级医院建设指标,部分基层医院由原有简配型号更新为带有空气混合模块和精控流量系统的中高端机型,市场平均单价与采购频率同步提升。 目前,全球麻醉机市场高度集中,GE Healthcare、Dräger、Mindray(迈瑞医疗)为前三大品牌。但需要我们来关注的是,中国本土企业正借助政策红利与产业链成熟快速突破,在中高端空气麻醉机领域逐步打破外资垄断格局。 迈瑞医疗2024年年报显示,其旗舰产品WATO EX系列已覆盖全国超1200家三级医院,并已批量出口至东南亚、中东、拉美等地区,成为首个在高端麻醉机市场中挑战GE与Dräger的国产品牌。同时,新华医疗、深圳普博、北京谊安等本土企业也在智能气控系统、一体化监测接口、双路气源自动切换等关键模块实现迭代,在急救移动端与基层终端获得快速放量。 更为关键的是,国产品牌在云平台远程维护、数据接口开放、与医院信息系统相互连通等方面反应更灵活,适配国产手术机器人、麻醉信息系统等国产化整体解决方案,形成协同竞争力。 政策层面上,《“十四五”卫生健康装备发展规划》明白准确地提出推动高性能麻醉设备在基层医疗机构普及,同时强调信息互通、智能控制等功能集成。结合国家集采扩围趋势,具备高集成度、支持信息平台接入、具备智能通气管理算法的空气麻醉机型号在招标中更具优势。 与此同时,随着低流麻醉、封闭式呼吸系统、术中麻醉深度监测等临床方案慢慢的变成为主流,设备厂商正在加大对流量感应精度、气体比对控制逻辑、与脑电监护系统适配等细分技术模块的投入。2024年券商医疗装备产业链报告说明,控制管理系统智能化程度与模块集成度,正成为新一轮麻醉机产品竞争的分水岭。 在“高通气效率+低成本运行+智能互联”成为设备选型新基准的背景下,医用空气麻醉机行业正迈向更高技术密度与更广临床场景覆盖的融合周期。这不仅是国产医疗设施品牌迈向中高端赛道的又一契机,也预示着围术期智慧化管理生态的重构正在加速。 本报告针对过去五年(2020-2024 年)的历史情况,详细分析了全球医用空气麻醉机的总体规模,包括主要地区(北美市场的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欧洲市场的德国、法国、英国、俄罗斯、意大利等;亚太市场的中国、日本、韩国、印度、东南亚、澳大利亚等;南美市场的巴西、阿根廷等;中东及非洲市场的沙特、阿联酋、土耳其等)的规模,主要企业的规模和份额,基本的产品分类的规模,下游主要使用在的规模等,规模分析涵盖销量、价格、收入和市场占有率等多个维度。 对于未来几年医用空气麻醉机的发展前途,报告预测到 2031 年,最重要的包含全球和主要地区的销量、收入预测,不一样的产品分类的销量和收入预测,以及主要应用领域对医用空气麻醉机的销量和收入预测等。 路亿市场策略(LP Information)是2016 年成立于美国,全球知名行业信息服务领先出版商,专注于原材料、市场应用等领域市场分析,始终致力于精准定位客户的真实需求、展望行业发展的新趋势,为行业参与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本报告涵盖医用空气麻醉机市场的销量、收入、竞争格局及区域深度分析,如需获取完整数据,请联系我们。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