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伟大的战士、加拿大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诺尔曼 · 白求恩用生命呼喊出的最强音。 红色女诗人宋歌满怀激情地书写在《红色诗篇》中的第22首: 七绝 · 诺尔曼·白求恩,表达了对白求恩医生大无畏的国际英雄主义精神的深深敬意! 1890年3月3日,诺尔曼·白求恩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的一个牧师家庭。从小就是一个性格倔强、好奇心强并富有主见、具有勇敢精神和乐于助人品格的孩子。父母规定的约束也时常难以使他循规蹈矩。6岁时,小白求恩一个人从家里独自偷跑到多伦多去了解这个城市,几小时后才自己回家。又有一次,他带弟弟去爬山,发现一只美丽的蝴蝶,他就追呀追,一直追到山顶才抓住,把等在山下的弟弟吓得直哭。少年时代的白求恩曾凭着机智勇敢,用一根木棍救出一个陷入冰窟、濒临灭顶之灾的少年。 白求恩的祖父是著名的外科医生,多伦多大学三一学院医学系的首创大夫之一。受祖父的影响,白求恩幼年时就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8岁时,白求恩在游玩时,捉到一只麻雀,就学祖父的样子解剖起来,立志长大后当一名外科医生。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白求恩应征入伍,参加了加拿大皇家陆军医疗队。他在法国耶普鲁斯当担架员时负伤,随后便回国完成了他的医学学位课程。1916年,白求恩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院毕业,成为一名外科医师。经过多年的工作历练,医术高明的他被选入英国皇家外科医学会会员。 1924年冬到美国底特律开业行医,当他看到“人工气胸疗法”的介绍时,决定在自己的身上实验,成功完成把气打入病肺空洞的危险手术,活愈了自己肺结核病。其独创的胸外科医术在医学界享有盛名。4年后白求恩回到加拿大,在蒙特利尔皇家维多利亚医院工作,成为加拿大胸外科开拓者爱德华-阿奇博尔德医生的第一助手达五年之久。。期间,他不仅在手术治疗和伤口处理上拥有了丰富的经验,发表了14篇有影响的学术论文;还发明和改进了肋骨剪、银制消毒器等20多种外科手术医疗器械,有一种叫做“白求恩肋剪”,现在还在制造。这些器械在当时处于极为领先的地位,在医疗设施的创新和改进方面做出了贡献。1933 年春,白求恩到达美国底特律,担任赫曼·济费医院外科主任,两次当选为美洲胸外科医生协会的执委。在专业上,白求恩是国际上公认的技术高超,有献身精神的外科大夫。当他认识到经济萧条对穷人健康的影响时,他感到医学不但要注意医疗症状,同时还一定要重视疾病的社会根源。于是他为失业者设立了一所免费诊所。 1935年8 月9日至16日,白求恩应邀参加列宁格勒和莫斯科召开的第十五届国际生理学大会,并趁此机会考察社会化的医疗制度。苏联先进的社会主义医疗制度激起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好奇心,迫不及待地参与了一个青年研究组织关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讨论,对人和有了新的认识。1936年白求恩组织了蒙特利尔保障人民健康团体,这是加拿大医务人员所发起的第一个促使社会化医疗的团体。1936 年白求恩作为加拿大支持国际反法西斯志愿者投身于西班牙前线,任医疗队队长。为了抢救失血过多的伤员,他成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种运输血液的方法“流动血库”被誉为西班牙内战时军事医学上最伟大的创举。在医学上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他创办了一个移动的伤员急救系统,成为日后被广泛采用的移动军事外科医院的雏形。同年 11 月加入加拿大。1937年7月30,白求恩到美国洛杉矶参加当地医疗机构举行的欢迎“西班牙人民之友”庆祝活动,与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相遇。陶行知向白求恩介绍了“卢沟桥事变”后的中国形势,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种种恶行。介绍了以宋庆龄为代表的爱国主义者在欧美28个国家进行战时募捐的事情打动了白求恩。他毫不犹豫地表示:“如果中国需要医疗队,我愿意马上去中国。”他开始阅读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史沫特莱的《中国红军在前进》等书籍,从中了解到中国领导的人民军队抵抗日本侵略者挽救民族危亡的雄心壮志和英勇事迹,产生了对延安的美好向往。遂向国际援华组织提出申请前往中国:“我一定要到中国去,一定要到延安去” “我只有一个条件,如果我回不来了,你们要让世人知道诺尔曼·白求恩是以一个员的身份牺牲的。”1938年1月8日,为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白求恩受加拿大和美国的派遣,率领医疗队,带着募捐来的价值5000美元的医疗器具,更带着国际主义救死扶伤的精神和高超的医疗技术,登上了“亚洲女皇号”轮船,从加拿大温哥华港出发。远涉重洋,历尽艰险,于3月22日到达了中国革命圣地延安。 他兴奋地在日记中写道:“在延安,我见到了一个崭新的中国,街上一片蓬勃的气象,来来往往的人们好像都清楚自己是怎么回事目的而奔忙。”当晚,白求恩来到了凤凰山窑洞,见到了心心念念的传奇人物《红星照耀中国》《红军在长征》一书中的毛主席。白求恩瘦高个子,头发斑白,挺直的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眼镜。他比毛主席大3岁,两人亲切畅谈了很久。毛主席邀请他留下来主管八路军边区医院。他发现,在这里,无论地位高低,人人都是平等相待,人们都有一种勤奋向上的精神,相处很友好。他在写给加拿大朋友的信中描述自己的感受,“延安是未来中国的缩影,年轻而热切,勇敢而活泼。在到延安之前,我去过中间许许多多的城镇。我发现延安是最有活力、最整洁、最繁忙,也是我见到过最贫穷的地方。” “在几百万人民心中,它是整个中国最重要的地区。对成千上万的学生来说,延安就是他们理想中的圣地麦加。对几百万受压迫的农民和工人来说,延安代表着新生活的希望。” 他向毛主席请求坚决上前线:“前线的八路军在流血牺牲,那里最需要我!可以更有效及时的治疗伤员。”白求恩建议说,如果有战地医疗队,前线%可以救治。毛主席最终答应了他的请求,允许他组建一支战地医疗队转赴晋察冀边区。白求恩在日记中写道:“我在那间没有陈设的窑洞里,和面对面地坐着,倾听着他那从容不迫的谈话的时候,我的心想到长征,想到了和朱德……怎样领导着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的长途跋涉,从南方到了西北山区的黄土地带。因他们当年的战略经验,使他们今天能够以游击战术困扰日军,使侵略者的优越武器失去效力,从而挽救了中国。我现在明白了,为什么那样感动每一个和他见面的人。这是一个巨人!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6月17日,白求恩从延安率领美加援华医疗队来到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受聘为晋察冀“军区卫生顾问”。第二天,便马不停蹄地赶赴30多公里外的军区卫生部驻地一一五台县耿镇松岩口军区后方医院。 白求恩以火一样的热情投入了工作,他开办了急救、卫生和基本外科手术的训练班,编写附有图解的教材,翻译后复写散发。在巡诊中他发现伤病员散养在群众家中,医生整日奔波在村里,工作效率很低。为了更好的提高救治效率,也为培养八路军医护人员,白求恩积极倡议建立一所标准的医院,这样从前线下来的伤病员,就能第一时间得到集中救护。 白求恩便计划在五星期内建立一所模范医院。他首先对520多名伤员逐一做检查,亲自指挥木匠做病床、骨折牵引架;铁匠做马氏夹板,以及钳子、镊子等。 为了不让伤兵长途跋涉,白求恩用两匹骡子驮着医药器材,巡回到前线,在简陋的手术室里,冒着敌机轰炸和炮火的轰击救治伤员,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经过紧张的四个星期工作后,救治痊愈的147名伤员又重返抗日前线,杀敌报国。白求恩常说,当一名好医生不仅要技术好,还要时刻准备上前线。为此,白求恩为野战手术设计了一种桥形木架搭在马背上一头装药品,一头装器械的便携式手术室。里面有手术台、换药台、机械筒、药瓶车、洗手盆儿等器械和耗材,携带量大概能满足一百台手术和五百次包扎。紧急时,战地简易手术室迅速布置好,医生、护士、司药、担架员、记录员各就各位,争分夺秒抢救伤员……白求恩将这一流动医院设置称为“卢沟桥”,以此纪念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爆发,借以鼓舞士气。1938年9月15日,经过五星期运动,白求恩亲自设计,热情参加施工,军民携手将松岩口村的龙王庙改造成具有手术室,消毒室,医务室, 洗涤室和35张病床的晋察冀根据地首家规范“医院”,当时叫“模范病室”。伤员接待室、内外科室、奥尔臭氏治疗室、罗氏牵引室、妥马氏夹板室等一应俱全。在一片树林中的空地上是伤员的娱乐场,有各种娱乐用具、乒乓球、还有作业沙盘等,对晋察冀医院建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白求恩在标有“模范病室”的典礼台上作了热情洋溢的演讲:“我们要学习用技术去治疗我们受伤的,他们为我们打仗,我们也必须替他们打仗。我们要打的敌人是死亡、疾病和残废。我们用医术战胜死亡,夺回生命,让伤病员重返前线。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打日本,救中国。”在场的所有人都深受感动。 落成典礼后,白求恩给医务人员上了一堂战地创伤治疗示范课,他在石头做成的手术台上为一个小腿骨折的伤员治疗。白求恩打开治疗箱,里边整齐的放着一套消了毒的医疗器具。他动作迅速地检查伤情、剪掉伤口烂肉、再消毒上药包扎好、安上夹板,整个治疗过程干净利索。“模范病室”不仅及时救治了伤病员,培训出一批医护干部人员,更为八路军创办规范的野战医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1 月底,八路军359旅在广灵公路伏击日军,白求恩一天行军百余里赶到前线 人次。有一次,炮弹都打到手术台了,他却因为手术没有完成而不顾个人危险,坚持留在阵地上,为伤病员进行医治不肯撤离。他根据抗日游击战中战场救护工作的经验,创办了“特种外科实习周”。在极短的时间内,白求恩的名字成为传奇。“进攻!白求恩和我们在一起!”成为战士们的战斗口号。这位不怕苦的非凡的外国人把自己的衣服、粮食、甚至自己的鲜血献给伤员的事迹到处在传颂。 党中央、毛主席对白求恩在前线的生活十分关心,在给晋察冀军区司令员的一封电报中指示:“请每月付白求恩大夫一百元。”白求恩知道后,非常感动。他不愿做一个特殊的人,谢绝每月一百元的津贴。他说:“我是来支援中国的民族解放战争的,我不应该有任何特殊,我要穿好、吃好就在加拿大不来了。” “我从延安来时,得知毛主席、朱总司令的津贴都很少,八路军官兵每天只有4分钱的菜金,我愿过革命队伍普通一兵的生活。” 在白求恩的坚持下,这笔钱最终成为伤员的特别费用。白求恩在日记中写道,我没有钱,也不需要钱,可是我万分幸运能够来到这些人中间,和他们一起工作。对他们,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说一套或想一套。他们的是又简单,又深刻,像膝关节颤动一样的反射动作,像肺呼吸一样用不着思索,像心脏跳动一样完全出于自动。齐会歼灭战中,白求恩不惧日军炮火,把手术台设在离前线里地的温家屯一个小庙里,连续三天三夜没休息,69小时做了115例手术,每一位战士都因他而“重生”。 一天晚上,突然ー颗炮弹在小庙的后面爆炸了。大家为了白求恩的安全,提议转移手术室,他坚决不肯。又有几颗炮弹在手术室附近爆炸,小庙的后墙被炸塌,可是白求恩仍沉着的做着手术。正在这时,一二O师卫生部金部长跑来说:“一营三连连长徐志杰,腹部受伤10处穿孔、严重腹腔积液,十分危险。”在紧急手术救治时,白求恩被他的顽强生命力深深震撼。他知道徐连长在手术后一定会呼吸困难,便做了一个靠背架,让他好好休息。他每天亲自给徐连长做四次饭,他说治疗要和护理配合的好,才能好的快。每隔几个钟头就要去看徐连长一次,他把别人送他的梨给徐连长吃,把香烟亲自放在徐连长的嘴里看他吸,他高兴的伸出大拇指说:“你是我们英勇的好战士。”由于徐志杰的伤势十分厉害,稍不注意,就会有生命危险。队伍行动时,就让人把徐连长抬着跟在他后边走。20天后,徐连长的伤渐渐好了,白求恩才放心把他转到后方医院去。1939年10月28日,涞源县摩天岭战斗打响,白求恩在前线医院为伤员做急救手术时,不幸割破左手中指,他把手指伸进消毒液里浸了浸,又连续做了13台手术。第二天,手指开始发炎红肿,但他还是坚持给一位患有颈部丹毒合并蜂窝组织炎的伤员做了手术,受伤的手再次细菌感染中毒转为败血症。 弥留之际,他在给的信中写道:告诉加拿大和美国,最近两年,是我平生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日子。我唯一的遗憾是不能再做更多的贡献。在这里,我还有很多话要对们说,可我不能再写下去了。让我把千百倍的谢忱送给你和千百万亲爱的们。1939年11月12日凌晨5时20分,伟大的国际战士白求恩因医治无效,长眠在中国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终年 49岁。 “我们的白大夫,躺在安详的黎明中,用热爱的近乎凝固的眼睛和我们永别。”延安的报纸,用头号大字,登载了白求恩逝世的沉痛消息。延安各界代表齐聚在中央大礼堂,纪念这位国际战士白求恩。 1939年11月21日《中国中央委员会吊唁白求恩电》从延安发出:“加拿大员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华参战,在晋察冀边区八路军服务两年,其牺牲精神,其工作热忱,其责任心,均称模范。” 白求恩,这个来自万里之遥加拿大的医生,怀着对人道主义的执着与的信仰,在中国近两年的时间里,始终坚定践行“我是来工作的,不是来休息的,你们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的诺言,为中国的民族解放事业呕心沥血,在晋察冀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英雄赞歌。 白求恩逝世一个月后的12月21日,毛主席亲自为八路军政治部、卫生部编辑的《诺尔曼•白求恩纪念册》撰写了《纪念白求恩》一文,高度评价了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并称颂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召全党全军都要向他学习。从此,白求恩的名字家喻户晓、白求恩的精神代代相传。 1940年1月,为纪念不幸以身殉职的伟大国际主义战土诺尔曼·白求恩,将“晋察冀军区模范医院”命名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援华印度医生、国际主义战士柯棣华担任首任院长。“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成为白求恩精神的发源地,是全军第一个开赴抗日前线的唯一一所整建制保留下来的“老八路”医院。 1949年白求恩的陵墓迁葬到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内。墓前广场立有白求恩全身塑像。他是被中国政府树立雕像的第一位外国人。 1964年,中国电影制片厂以他的事迹拍摄了一部电影《白求恩大夫》。1970年,中国和加拿大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两年后,白球医生获得了“加拿大历史名人”的称号,被载入加拿大医学名人册。1973年,加拿大联邦政府出资购买了格雷文赫斯特白求恩的故居,并按照他出生时的原貌进行了修缮,建成了白求恩故居博物馆,并被列为加拿大国家文化遗产。 1976年8月30日,《白求恩纪念馆》正式对公众开放。1990年,中、加、法合拍了一部电影《白求恩:一个英雄的成长》。 同年3月,为庆祝白求恩诞辰100周年,中国和加拿大联合发行了纪念邮票。为了纪念白求恩的卓越贡献,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以他的名字命名,并继承了他的医学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继续为中国医学教育和医疗事业做出贡献。1991年,由人事部、卫生部共同颁发,以著名国际人道主义医生白求恩名字命名的白求恩奖章,表彰在医疗卫生战线上做出突出贡献的医疗卫生工作者。2002年8月,具有中国血统的加拿大总督伍冰枝到纪念堂为白求恩的铜像揭幕。2004年,加拿大广播公司评选“最伟大的加拿大人”,白求恩被评选为第26位伟人。2009年,白求恩被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白求恩,一个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在中国救死扶伤,只生活战斗了短短的654天。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卓越医术,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生平和事迹永远铭刻在人类历史的丰碑上;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人们为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事业而奋斗;他的光辉形象已成为一座跨越时空的中加友谊的丰碑,将永远印刻在中国红色历史长卷中被牢牢铭记。 “秋风吹着细雨,/延水奏着哀曲。/从遥远的五台山,/传来了悲痛的消息。/我们用无边的哀悼,/来纪念您!/这里——/河边的石头,/山上的野草,/也在为您流泪。/但是,亲爱的白求恩大夫,/您静静地安息吧!/在您的后面,/全世界被压迫的兄弟,/已经起来了,/我们将追随您的光辉,/高举新医学的旗帜,/向白求恩开辟的道路,/勇往直前!/……” ③文章结尾诗歌来源: 1939年12月, 延安著名作曲家郑律成和词作者朱子奇在 听闻白求恩逝世的消息后共同创作的《白求恩纪念歌》悼念曲。 声明:本文原创,部分图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由于平台规则,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诚挚欢迎开头点【关注】结尾点【红心】+【分享】,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后续持续更新,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