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xgcs9.com

避免“体温计恐慌” 娃娃发烧怎么办?家长速看!

来源:BOB外围    发布时间:2025-05-10 13:39:00

产品介绍

  在孩子的成长旅程中,发热无疑是家长们最常遇到的健康挑战之一。它不仅是儿童身体对外来病原或物质的一种生理反应,更可能是宝妈、宝爸们焦虑情绪的触发点。面对孩子通红的脸颊和温度计上攀升的数字,家长极容易会陷入恐慌。

  今天我们邀请到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罗玲医生跟家长们聊聊儿童发热的常见原因和常见误区。

  罗玲表示,发热通常是指腋温≥37.5℃,是身体对感染或疾病的自然反应,是身体发出的信号,提示有几率存在的其他健康问题。儿童发热的常见原因是呼吸道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细菌感染和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如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此外,疫苗接种、过敏反应或脱水也可能会引起发热。

  误区一:所有发热都需要立即就医错误观点:一旦孩子发热就必须立即去医院,而忽视了观察症状和自我护理的重要性,这可能会引起过度医疗。

  正确做法:在决定是不是去医院之前,先观察孩子的活动力、食欲和舒适度,若孩子精神状态良好(与外界交流反应正常、愉悦或微笑),可以在家中观察和护理。

  误区二:高热不退会损害孩子大脑错误观点:家长们担心发热会对孩子的大脑或其他器官造成永久性伤害。目前没有证据说明发热本身会导致神经系统损伤,但发热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特别是高热时,儿童可出现烦躁、谵妄、抽搐、甚至惊厥。

  正确做法:掌握儿童发热程度,以腋温为准,37.5-38℃为低热、38.1-39℃为中度发热、39-40.9℃为高热、≥41.0℃为超高热。除此之外,家长应注意仔细观察儿童发热时伴随症状,并定时补充水分预防脱水,若发生热性惊厥,首先应保证儿童安全,防止误吸、碰伤等发生,抽搐停止后立即就医。

  错误观点:同时使用两种退热药物可以更快地降低体温,但这样的做法可能会引起药物过量和肝肾功能损伤。

  正确做法:2月龄以上儿童体温≥38.2℃伴明显不适,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热,6个月以上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热,不推荐采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交替使用,两次用药应间隔4-6h以上,24h之内不超过四次,使用退热药后家长应关切儿童体温是否下降,同时也要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

  错误方法:可使用酒精擦洗、冰水灌肠等方式物理降温,但实际上,这些做法可能对孩子的健康造成危害。

  正确做法:目前各国均不推荐物理降温用于退热,家长可采用降温贴贴额头、减少穿着衣物、或通过降低室内温度带走儿童身体的热量的方式,促进儿童舒适。注意,儿童发热寒战时不适宜采用物理降温来退热,此时进行物理降温反而会增加儿童不适感,加重症状。

  2、伴随症状:若儿童出现抽搐、面色苍白、灰暗、或发绀,与外界无法正常交流、无笑容,活动减少,长时间刺激才能清醒,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3、3个月以下的婴儿:婴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他们更容易受到严重感染的影响,任何发热都应被视为紧急状况。

上一篇:备孕都是几点测体温

下一篇:胃肠镜查看:以“火眼金睛”之能看护胃肠健康防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