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xgcs9.com

13岁少年心跳骤停半小时新式心脏“躲藏卫兵”助他化险为夷

来源:BOB外围    发布时间:2025-05-14 08:16:33

产品介绍

  日前,南京医科大学隶属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杨世伟、殷杰副主任医师团队为一名年仅13岁的恶性心律失常患儿成功植入新式全皮下型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据悉,这是全省最小年纪、也是全省首例儿童S-ICD植入。

  13岁的洋洋(化名)上课时突发昏厥倒地,并呈现了面色青紫、肢体颤动、尿失禁的状况。校医发现洋洋呈现心跳骤停的状况,便当即给予胸外按压、发动AED主动除颤,但洋洋仍未康复认识及心律。救护车敏捷赶至现场将洋洋送往南京儿童医院,并继续用主动心脏按压机器为洋洋进行心肺复苏。

  随后又经过南京儿童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心内科和麻醉科MDT团队的活跃抢救,洋洋的心脏总算在骤停半小时后康复了自主心跳,并送入了重症监护病房进一步诊治。

  住院期间,心电监护仪显现洋洋重复发生顶级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乃至心室颤动,心电图查看提示QT间期显着延伸、频发RonT室早。“这是长QT归纳征、心室电风暴,现在孩子的状况很危险,随时有再次心脏骤停的或许”,前来会诊的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殷杰解说说。

  经过、利多卡因等药物治疗后心室电风暴总算得到了操控,但长QT归纳征这把悬在洋洋头顶的“刀”仍未消除。为防备再次发生心脏骤停的状况,还需要为洋洋装置一个心脏的隐形卫兵——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心内科主任杨世伟教授介绍,现在ICD首要有两种类型:传统的经静脉型ICD(TV-ICD)和新式全皮下型ICD(S-ICD)。传统的TV-ICD一定要经过静脉将除颤电极导线送入右心体系,存在导线相关并发症的危险,但具有抗心动过速起搏和抗心动过缓起搏的功用。S-ICD无需经静脉途径,导线埋于皮下,避免了TV-ICD导线相关并发症的问题,也大幅度的下降了感染的危险,但不具有起搏功用。

  考虑到患者年纪小,术后的日子品质要求较高,现在无起搏需求,杨世伟主任团队归纳评价后决定为洋洋植入S-ICD。

  2025年1月7日,杨世伟主任和殷杰副主任医师顺畅为患儿植入S-ICD,手术选用微创小切断,凭借皮下地道扶引针植入并固定电极,终究衔接皮下除颤器,置入囊袋。术中进行DFT测验,ICD敏捷识别出室颤并除颤成功,手术圆满结束。现在洋洋出院已三个多月、逐步回归了正常的日子,术后未再发生过昏厥,定时复查ICD程控的各项参数也十分杰出。

  杨世伟主任介绍,心源性猝死(SCD)是导致儿童及青少年猝死的首要病因。导致心源性猝死的首要病因包含各类心肌病和遗传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院外抢救成功率缺乏10%,植入ICD是现在最有用的防备手法。

  但是,传统的TV-ICD在儿童中的使用面对许多应战,如儿童胸廓小、血管细,电极植入难度大、生长发育导致电极移位、开裂危险增加等。新式S-ICD经过彻底避开血管和心脏结构,避免了经静脉体系的并发症,下降生长发育相关的毛病危险,避免了心内结构反常带来的植入困难和导线搅扰,在儿童患者中具有十分显着优势。

上一篇:身体的语音:痛苦对照表!准的吓人!

下一篇:罗氏与昌红科学技能协作五周年 “中欧协作”又上新台阶